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质量评价研究 |
发布时间:2022-03-06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人:admin 点击次数:389 |
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HN-SMEDDS)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筛选HN-SMEDDS的辅料。在此基础上,以微乳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HN-SMEDDS处方。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对最优处方的HN-SMEDD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优化后HN-SMEDDS配方为聚山梨酯80 71.54%,PEG200 14.62%,花生油10.56%,蓖麻油3.28%;在该配方下,和厚朴酚载药质量浓度为60mg/mL,用纯水将其稀释3倍以上可形成水包油(O/W)微乳液,其平均粒径为(16.83±0.3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9±0.021,Zeta电位为(−15.530±0.205)mV。HN-SMEDDS在5~400倍稀释形成的微乳液稳定性良好,分散介质类型对其粒径无显著性影响,在−20 ℃或在室温条件下贮存15 d仍可稀释形成稳定微乳液。该自微乳可显著延长和厚朴酚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时间和提高其在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度。结论 优化的HN-SMEDDS制备工艺简单、微乳粒径小、PDI小、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能有效提高和厚朴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在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度。 图片 和厚朴酚(honokiol,HN)是一种具有抗炎[1-2]、抗菌[3]、保护神经和心脑血管系统[4-5]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化合物,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限制了其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有报道将和厚朴酚制备成脂质体[6]、滴丸剂[7]、纳米混悬剂[8]等剂型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但这些剂型大多需要超声或高压等较高外界能量的输入,且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对制备条件要求较高。 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sifying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疏水性药物给药系统,其主要由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按一定配比复配而成[9-11],在胃肠道蠕动下自发乳化形成水包油(O/W)型乳液[12],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分布均一性以及其与胃肠道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13],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降低生物应激[10]。目前,也有研究报道将和厚朴酚制备成自微乳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14-15],但其处方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通过处方优化以期提高微乳载药量,降低成本,减少生物刺激。本实验首先通过最大溶解度测试和拟三元相图法筛选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HN-SMEDDS)的辅料,再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HN-SMEDDS的处方,并对优化后的处方进行表征和体外质量评价,为HN-SMEDDS的开发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 LC-2030C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ZEN3690型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DDS-11C型电导率仪,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剂与材料 对照品和厚朴酚,西安绿如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90912,质量分数≥98%;蓖麻油、聚乙二醇200、400(PEG200、PEG400),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鱼油、花生油,嘉里粮油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Cremophor EL、Laborsol,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2-丙二醇、甲醇、聚山梨酯80(Tween-80,T80)、甘油,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劳瑞坦低泡FT1379(FT1379)、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CD6501)、烷基酚基聚氧乙烯醚OP-10(OP-10)、TO6异构十三碳醇聚氧乙烯醚(TO6)、TO9异构十三碳醇聚氧乙烯醚(TO9)、TO3异构十三碳醇聚氧乙烯醚(TO3)、烷基糖苷0810(AG0810)、异构十碳醇聚氧乙烯醚1007(IDPE1007)、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曲拉通X-100)、月桂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EP-10),山东优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广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用甲醇超声溶解6.5 mg 和厚朴酚并定容至10 mL,制成650 μg/mL和厚朴酚对照品储备液。 2.1.2 HN-SMEDDS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吸取优化后的HN-SMEDDS 1 mL用纯水稀释100倍制成微乳液,2400r/min离心10 min,取100 μL上清液,加入900 μL甲醇,超声10 min破乳,过0.45 μm微孔滤膜,得HN-SMEDDS供试品溶液。 2.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纯水(70∶30);检测波长220 nm;检测时间为10 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体积流量1.0 mL/min;理论塔板数按和厚朴酚峰计算不低于5500。和厚朴酚对照品色谱图见图1-A,HN-SMEDDS样品色谱图见图1-B。 图片 2.1.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甲醇逐步稀释成650.00、325.00、162.50、81.25、40.63、20.31、2.03、0.20 μg/mL的和厚朴酚对照品溶液,在“2.1.3”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检测各个对照品溶液,以和厚朴酚质量浓度(X)对其峰面积(Y)作线性回归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Y=5×107 X-250 873,R2=0.999 2,线性范围为0.20~650.00 μg/mL。 2.1.5 精密度试验 分别将和厚朴酚对照品储备液稀释至0.20、81.25、650.00 μg/mL,在“2.1.3”项色谱条件下,每个样品分别连续进样6次,结果显示和厚朴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6%、0.02%、0.12%,表明该检测方法精密度良好。 2.1.6 稳定性试验 按“2.1.2”项方法制备HN-SMEDDS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制备后0、1、2、4、8、12、24 h取样,在“2.1.3”项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和厚朴酚峰面积的RSD为0.26%,表明该检测方法稳定性良好。 2.1.7 重复性试验 按“2.1.2”项方法平行制备6份HN-SMEDDS供试品溶液,在“2.1.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峰面积,计算和厚朴酚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和厚朴酚质量浓度的RSD为0.7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测定和厚朴酚含量的同一HN-SMEDDS供试品溶液9份,各1 mL,按对照品溶液中和厚朴酚与供试品溶液中和厚朴酚的质量比为0.8∶1.0、1.0∶1.0、1.2∶1.0混合,每个比值下平行制备3份,在“2.1.3”项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计算各样品中和厚朴酚的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3个比值样液中和厚朴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8±1.28)%,RSD为1.26%。 2.2 HN-SMEDDS辅料筛选 2.2.1 和厚朴酚在不同辅料中的溶解度测定 考察和厚朴酚在各供筛选自微乳辅料(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中的最大溶解度。在供筛选辅料(表1)中加入过量的和厚朴酚,置于37 ℃、180 r/min摇床中震荡24 h,以10 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为8.40 cm)15 min,取上层液体1 mL,加入2 mL甲醇,超声10 min,用甲醇定容至10 mL,过0.45 μm微孔滤膜,按“2.1.3”项方法测定和厚朴酚质量浓度,每个样品平行测3次。结果(表1)显示,在所考察的乳化剂中,T80对和厚朴酚溶解度最高,除AG0810和IDPE1007外,所选乳化剂对和厚朴酚溶解度均大于50 mg/mL;在所考察的助乳化剂中,1,2-丙二醇、PEG200和PEG400对和厚朴酚的溶解度均较高,对和厚朴酚溶解度影响无显著差异,甘油对和厚朴酚的溶解度最低;在所考察的油相辅料中,蓖麻油和花生油对和厚朴酚的溶解度最高,其次是玉米油和菜籽油,大豆油最低。 图片 2.2.2 乳化剂的筛选 采用拟三元相图法,以和厚朴酚溶解度最高的蓖麻油为油相、PEG400为助乳化剂,对和厚朴酚溶解度>50 mg/mL的乳化剂进行筛选,将其按4∶1与助乳化剂复配成混合乳化剂(S/CoS),然后分别与油相按1∶9、2∶8、3∶7、4∶6、5∶5、6∶4、7∶3、8∶2、9∶1在锥形瓶中进行混合,25 ℃、400 r/min磁力搅拌,逐滴加入纯水,可观察到体系由清变浊,搅拌均匀后变清,直到形成浑浊液体。记录静置2 h后体系不再变澄清时的加水量,同时观察静置12 h后油水分离情况。每个实验重复3次,以3次实验的平均值绘制拟三元相图[16],使用Origin 2018(Origin Lab,USA)积分功能计算成乳区面积占拟三元相图总面积的百分比(S值),并使用SPSS 20.0(IBM,USA)对S值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G0810在用水滴定过程中一直为浑浊状态,成乳区面积为0;TO3和LEP-10所制备的初乳在静置12 h后出现油水分离现象,均与蓖麻油无法形成稳定微乳;而CD6501虽可成乳,但混合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不适于微乳制备。其余乳化剂均可形成稳定微乳,其 拟三相图(图2)的S值按大小排序依次为ST80> S曲拉通X-100>SOP-10>SFT1379,T80作为乳化剂所得S值均显著高于与其它供筛乳化剂,选择T80作为HN-SMEDDS的乳化剂进行下一步研究。 图片 2.2.3 助乳化剂种类、油相种类及乳化剂T80在S/CoS中占比的单因素考察 以蓖麻油和T80作为初始油相和乳化剂,以拟三元相图的S值为指标(计算方法如“2.2.2”项),分别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和优化HN-SMEDDS的助乳化剂、油相及乳化剂T80在S/CoS中的占比,结果如表2~4所示。4种助乳化剂的S值按大小排序依次为SPEG200>S1,2-丙二醇>SPEG400>SLaborsol,PEG200作为助乳化剂所得S值显著大于其它助乳化剂,因此,选择PEG200为助乳化剂进一步对油相进行筛选;4种油相的S值按大小排序依次为S蓖麻油>S花生油>S玉米油>S菜籽油,油相为蓖麻油和花生油时均有较大成乳区域,且蓖麻油作为油相所得S值显著大于其它供筛油相,因此,选择蓖麻油为油相进一步考察乳化剂在S/CoS中占比对S值的影响;T80在S/CoS中比例<50%时,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会出现两相分离情况,不能形成单相区,其成乳区面积为0;随着乳化剂比例增加,S值逐渐增大,当乳化剂占比增加达85%以上时,S值无显著性差异。 图片 图片 2.2.4 花生油与蓖麻油比值优化 由于蓖麻油黏度大、流动性差,导致乳化时间较长,虽然花生油作为油相时的S值小于蓖麻油,但其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大,乳化性能较好。综合二者性能,将采用二者作为混合油相。固定T80-PEG200(4∶1)为S/CoS,考察花生油在混合油相中占比分别为25%、50%、75%、80%、85%、90%时成乳区大小,按“2.2.2”项方法绘制拟三元相图并计算S值。结果显示其S值分别为(24.69±0.99)%、(25.25±0.27)%、 (27.19±0.26)%、(31.30±0.42)%、(25.41±0.19)%、(23.35±0.36)%,随着花生油比例的增加,S值先增大后减小,当花生油占比达80%时S值达到最大值(31.30±0.42)%,显著高于其他组。 2.3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SMEDDS制备工艺及最优处方的验证 以乳化剂T80在S/CoS中占比(X1)、花生油在油相中占比(X2)、混合乳化剂在自微乳中占比(X3)为考察因素,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以及文献报道[12],进行星点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与结果如表5所示,按表5的设计和“2.2.2”项方法制备自微乳并稀释100倍制成微乳液,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25 ℃)。以微乳粒径的倒数为响应值(Y,表5),用DesignExpert 10.0.7.0(Stat-Ease公司)进行响应面分析(表6),其多元2次回归模型为 Y=0.046 13+0.00482 X1-0.00530 X2+0.01597 X3-0.00192 X1X2+0.003 78 X1X3-0.00386 X2X3-0.010 06 X12-0.00223 X22-0.00870 X32,相关系数(R2)为0.914 6,模型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模型显著可靠;各因素对粒径的影响为混合乳化剂自微乳中占比(X3)>花生油在油相中的占比(X2)>乳化剂在S/CoS中的占比(X1)。 图片 图片 根据模型绘制响应面图(图3),直观反映各因素对响应值及其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图3显示X1、X2和X3任意两因素之间响应面图均为凸面图,表明微乳粒径最小出现的本试验考察范围内,3个响应面图中的等高线,基本都呈正圆形,表明3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通过拟合模型计算响应值极值,得到理论上的最佳处方比例为X1=0.618、X2=−0.748、X3=0.589,即最优SMEDDS处方组成为T80 71.37%,PEG200 14.52%,花生油10.76%,蓖麻油3.34%。模型预测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7.14 nm。以最优处方平行配制3份SMEDDS,稀释100倍后进行粒径与电位测试,结果(表7)显示,其平均粒径为(16.86±0.33)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08±0.032,Zeta电位为(−11.70±0.16)mV,与预测的平均粒径的偏差为−1.70%,表明模型预测准确可靠。 图片 图片 2.4 载药质量浓度对SMEDDS质量影响研究 2.4.1 最大载药质量浓度的测定 取优化后的5 mL SMEDDS,在磁力搅拌下加入过量和厚朴酚制成HN-SMEDDS,按“2.1.2”项方法制备HN-SMEDDS供试品溶液,在“2.1.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溶液中和厚朴酚质量浓度,计算获得该HN-SMEDDS最大载药质量浓度为(1.26±0.01)mg/mL(n=3)。同时测定和厚朴酚在纯水、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12±0.00)、(0.14±0.00)、 (0.14±0.00)mg/mL(n=3)。和厚朴酚在SMEDDS中的溶解度较水中提高了10.5倍。 2.4.2 载药质量浓度对SMEDDS平均粒径的影响 在优化后的SMEDDS加入和厚朴酚,制成载药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120 mg/mL的HN-SMEDDS,用纯水稀释100倍成乳,结果(表8)显示,当载药质量浓度在0~60 mg/mL时,乳剂平均粒径在(15.530±0.139)~(17.600±0.119)nm,相差很小;当载药质量浓度为80 mg/mL时,SMEDDS平均粒径为(119.100±0.779)nm,超出了微乳的定义范围(<100 nm)。为此确定该处方HN- SMEDDS的载药质量浓度为60 mg/mL。 图片 2.4.3 载药质量浓度对HN-SMEDDS与其稀释成乳后外观的影响研究 不同载药质量浓度的HN- SMEDDS外观(图4-A)显示,HN-SMEDDS呈橙色油状物,随着载药质量浓度增加,颜色逐渐加深。用纯水在400 r/min搅拌下稀释100倍制成微乳液,其外观(图4-B)转变为淡蓝色乳光溶液,随着载药质量浓度增加,浊度增加。 图片 2.5 HN-SMEDDS结构表征 采用电导率法[17]考察水相对HN-SMEDDS结构的影响。取优化的HN-SMEDDS 10 mL,400 r/min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纯水,记录其电导率。结果显示(图5)该体系的电导率随着纯水加入量的增加,水相占比0~65%阶段,电导率持续上升,形成油包水(W/O)型微乳,主要由分散于油相中的水分子相互碰撞导电[18];水相占比65%~75%阶段,电导率趋于平稳,液体发生黏性碰撞,油水两相互相交错,微乳由W/O型转变成双连续型[19]。水相占比>75%阶段,由于导电油滴被逐渐稀释而导致导电率迅速下降,微乳由双连续型转变成O/W型[20]。故在稀释成乳时,水相占比大于75%时方可形成O/W型微乳。 图片 2.6 HN-SMEDDS质量体外评价 2.6.1 优化的HN-SMEDDS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 优化的HN-SMEDDS用纯水稀释100倍制成微乳,测定其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6.83±0.35)nm(n=3),PDI为0.189±0.021(n=3),Zeta电位为(−15.530±0.205)mV(n=3)。 取优化后的空白SMEDDS 10 mL,加入0.6 g和厚朴酚,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至和厚朴酚溶解,取1 mL上述液体加入2 mL甲醇,超声10 min,转移到10 mL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0.45 μm微孔滤膜,在“2.1.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和厚朴酚质量浓度并计算其质量(W1);另取1 mL HN-SMEDD,按“2.1.2”项方法制备HN- SMEDDS供试品溶液,在“2.1.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和厚朴酚质量浓度并计算其质量(W2)。根据公式计算包封率。经计算,HN-SMEDDS包封率为(99.720±0.001)%(n=3)。结果显示该自微乳包封率良好。 包封率=W2/W1 W1为HN-SMEDDS中和厚朴酚的质量,W2为微乳液经高速离心后和厚朴酚的质量 2.6.2 稀释度对成乳的影响 优化的HN-SMEDDS用纯水分别稀释5、10、20、50、100、200、400倍,观察其外观,测定其粒径,并观察其室温放置24 h后有无沉淀或相分离。结果显示,稀释倍数对该微乳平均粒径无显著影响,平均粒径稳定在(16.160±0.096)nm左右,在放置24 h后依然呈澄清透明淡蓝乳光状态,稳定性良好。 2.6.3 分散介质对粒径的影响 分别以纯水、过滤海水、pH 6.8的PBS缓冲液,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为分散介质,将优化的HN-SMEDDS稀释20倍,测定其微乳粒径。结果显示所考察的分散介质对微乳的平均粒径没有显著性影响,平均粒径均在16.29~17.12 nm,PDI<0.310,该处方在不同分散介质中的稳定性良好。 2.6.4 冻融、贮存稳定性 优化的HN-SMEDDS,在−20 ℃条件下冷冻24 h,再在37 ℃水浴解冻24 h,如此反复冻融3次,用纯水释20倍,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4.580±0.105)nm(n=3),PDI为 0.263±0.080(n=3),Zeta电位为(−14.860±0.188)mV(n=3),反复冻融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优化的HN-SMEDDS分别于4、25 ℃条件下保存15 d,每隔5 d取样测定其平均粒径,结果显示自微乳在4、25 ℃条件下储存15 d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4.84~15.87 nm和14.58~18.78 nm,2种条件下贮存15 d后粒径均无显著性变化,最大粒径均小于20 nm,表明自微乳15 d储存稳定性良好。 2.6.5 体外释放度研究 采用透析袋扩散法[21]测定HN-SMEDDS与和厚朴酚混悬液在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行为。分别将优化的HN- SMEDDS用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稀释10倍制成HN-SMEDDS-人工胃液、HN-SMEDDS-人工小肠液,同时称取适量和厚朴酚与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分别混合,制备成6 mg/mL的和厚朴酚混悬液-人工胃液、和厚朴酚混悬液-人工小肠液,备用,取上述4种溶液13 mL分别装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14 000的透析袋中,分别置于150 mL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环境中,(37.0±0.5)℃、100 r/min磁力搅拌,在0.5、1、2、4、6、12、24、36、48、60、72 h分别取样0.5 mL,每次取样后补足等温等量的溶出介质。样品加入0.5 mL甲醇,超声,过0.45 μm微孔滤膜,按“2.1.3”项色谱条件测定和厚朴酚溶出量并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图6)显示,和厚朴酚混悬液在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初期释放量大于微乳液,在12 h内即达到饱和。而HN-SMEDDS在人工胃液和人工小肠液中释放速度缓慢,累积释放量均大于混悬液,并且在人工小肠液中有更高的释放量。与和厚朴酚混悬液相比,HN- SMEDDS延长了和厚朴酚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时间,且在人工小肠液中有更高的释放度。 图片 3 讨论 将难溶性药物制成自微乳可有效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式[22]。自微乳制备的关键在于辅料的选择及其配比的优化,选择对机体刺激小的辅料可促进药物吸收的同时减小药物对机体的损伤,有研究表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L)对血脑屏障的透过力显著高于T80[23-24],其有助于和厚朴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神经活性功效[25],目前报道的HN-SMEDDS均以CrEL作为乳化剂[14-15],和厚朴酚作为治疗非神经性疾病药物时,以T80作为HN-SMEDDS的乳化剂或对生物体产生更小的应激反应。本实验提供一种新的HN-SMEDDS处方,为HN-SMEDDS的制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粒径大小是衡量自微乳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粒径越小,则微乳比表面积越大,药物溶出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率也越大[22]。在同等载药质量浓度下,本实验优化的HN-SMEDDS处方微乳粒径均比目前所报道的要小[14-15],Zeta电位绝对值是现有报道[13]的7.6倍,微乳稳定性更强。在自微乳体系中,加入药物的量须在最大载药质量浓度以下,否则部分药物在稀释成乳后不能完全被包封,仍然以原药形式悬浮于溶剂中。经测定,本实验处方最大载药质量浓度约为120 mg/mL,但在载药质量浓度到达80 mg/mL时,微乳的粒径突然增大,部分微球不能完全将和厚朴酚包裹,从而引起了液滴聚集,粒径增大[16],故最终选择和厚朴酚的载药质量浓度为60 mg/mL。在该载药质量浓度以下,HN-SMEDDS稀释成乳后的粒径均小于20 nm,且稀释倍数在10~400倍不会影响其粒径大小,后续可根据需要在该稀释范围内使用。 自微乳基质膨胀、材料降解和溶质扩散是微乳释放难溶性药物的关键,当自微乳核心中的聚合物链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时,药物释放缓慢[21]。本研究结果显示和厚朴酚混悬液在5 h内的体外溶出量均高于HN-SMEDDS,而达到平衡状态时微乳的累积释放量远高于混悬液。此外,HN-SMEDDS在人工胃液中的体外释放量远低于在人工小肠液中的释放量,提示HN-SMEDDS可以耐受酸性条件和体液稀释,稳定地将药物固定在乳剂内部,从而产生稳定和持续的释放[26],待该乳剂进入小肠部位中可快速彻底释放和厚朴酚,可使和厚朴酚得到充分吸收。 由于处方筛选的辅料不同,本研究优选的HN-SMEDDS组成不同于已有报道[14-15],性能表征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处方载药质量浓度更高、粒径更小、稳定性更好,有利于提高药物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度。所述HN-SMEDDS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更优,为HN-SMEDDS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李桂华,赵子晨,蒋满意,王世锋,孙 云,张冬冬,李建龙,郭伟良,周永灿.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质量评价研究 [J]. 中草药, 2022, 53(2): 362-371 .
免 责 申 明: |